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1/j.issn.0254-1769.2011.10.039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引用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目前临床使用较多的输液工具.1929年由德国外科医生Forssmann[1]首次在自己身上置入成功,20世纪90年代后期PICC被引进中国,广泛用于肿瘤化疗、成人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建立等方面[2].Patel等[3]2007年报道,全世界约有1400万患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其中330万人使用PICC.PICC最大的特点是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治疗、一次置入、长期使用,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因具有安全、有效、耐高渗高刺激性药物、并发症少等优点,在我国得到推广[4-5].要达到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治疗的效果,PICC头端的位置至关重要,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推荐PICC头端应该位于患者的上腔静脉内[6].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做到100%的置管成功,其中导管异位常见.Venkatesan等[7-10]研究显示,PICC头端位置放置的正确率为44%~99%.当导管位置异常时,会延误患者治疗,甚至引起严重的并发症[11-13].因此,对PICC头端进行定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安全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护理

R47;U17

浙江省医药卫生计划项目2011KYB040

2011-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37-103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护理杂志

0254-1769

11-2234/R

2011,(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