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121113-20210129-00088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引用
下肢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周期长且预后差,绝大部分患者最终会因疗效不佳而截肢。基于张力-应力法则的Ilizarov技术的应用为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带来了希望。Ilizarov技术或牵张成骨技术除诱导骨生成外,还可刺激微血管增生和改善微循环,分为纵向骨搬移和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胫骨近端皮质部分截骨后横向牵张)。这两类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纵向骨搬移主要用于促进成骨,适用于大段骨缺损、骨坏死或骨感染(伴或不伴软组织缺损)。而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为部分截骨搬移治疗,创伤小,对肢体稳定性的影响小,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主要应用于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如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静脉性溃疡、创伤引起的难愈创面等。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重度糖尿病足取得了高愈合率、高保肢率及低复发率的良好疗效,是该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最成功的应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可提高愈合率和保肢率,但总体疗效逊色于治疗重度糖尿病足。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胫骨横向骨搬移通过刺激微血管网再生从而促进创面愈合,疗效优于传统方法,但应强调与血管重建术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最好的长期效果。有研究初步表明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生成、平衡局部炎症微环境等相关。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效果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60406,8160193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5023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7GXNSFAA198318,2016GXNSFBA380007,2017GXNSFAA198293;广西壮族自治区适宜技术推广项目S2017032;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2060406, 81601930;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2019M650235;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Guangxi2017GXNSFAA198318, 2016GXNSFBA380007, 2017GXNSFAA198293;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ppropriate Technology Promotion ProjectS2017032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705-71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骨科杂志

0253-2352

12-1113/R

41

2021,41(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