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6.11.001
单纯后路、单纯前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治疗成人胸椎结核的中期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单纯后路、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椎结核患者5年以上的随访资料,评价三种术式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11月手术治疗184例胸椎结核(病变仅累及单个运动单元)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01例,女83例;年龄21~62岁,平均(39.3±14.3)岁;病程4~18个月,平均(9.6±5.0)个月。按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单纯后路组(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共62例)、前后联合入路组(行一期或分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共65例)及单纯前路组(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钉-棒或钉-板内固定术,共57例)。对比分析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恢复、节段后凸Cobb角、后凸矫正率、丢失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即刻疗效比较结果显示:单纯后路组的手术时间(260.05±30.75)min、出血量(735.95±161.43)ml]优于前后联合入路组[(411.65±55.61) min、(1178.65±184.50)ml和单纯前路组[(343.65±24.74)min、(965.35±122.59)ml];单纯后路组矫正后节段后凸Cobb角(6.78°±1.13°)及矫正率(72.48%±12.97%)、前后联合入路组(6.97°±1.05°、73.10%±11.42%)优于单纯前路组(13.98°±1.73°、44.95%±16.84%);单纯后路组和单纯前路组卧床时间较前后联合入路组短。中期随访结果显示:末次随访单纯后路组的节段后凸Cobb角(8.56°±1.09°)及丢失角度(1.89°±1.41°)、前后联合入路组(8.55°±1.65°、1.63°±1.11°)优于单纯前路组(16.39°±1.59°、2.80°±1.29°);三组骨性融合时间、末次VA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累及单个运动单元的胸椎结核患者行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其中期随访结果显示良好,是一种安全、高效、符合“微创”理念的手术方式。
胸椎、结核、脊柱、治疗结果、随访研究
36
R68;R6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401818;湖南省“芙蓉学者计划”项目
2016-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64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