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切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6.10.003

后路切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

引用
目的 探讨后路切开术中两步撑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21例进行后路切开复位、枕颈融合术治疗的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年龄21~65岁,平均(41.6±10.7)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4.3±3.9)年.于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记录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并计算神经功能恢复率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测量寰齿间距(atlantodens interval,ADI)及齿突尖到Wackenheim线(Wackenheim line,WL)、McRae线(McRae line,ML)的距离评估复位情况;测量颈延髓角(cervicomedullary angle,CMA)评估颈延髓压迫缓解情况.结果 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5~217 min,平均(140.4±30.9) min;术中出血量为90~325 ml,平均(161±55.3) ml;术前牵引时间为6~14 d,平均(8.3±1.8)d.21例随访时间10~32个月,平均(18.3±6.6)个月.JOA评分由术前(11.19±1.7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5.43±1.03)分,ADI由(6.76±2.15)mm降至(1.19±1.63)mm,WL(4±1.96) mm降至(-0.5±1.38)mm,ML(4.76±l.93)mm降至(-0.48±1.01)mm,CMA由117.43°±13.64°提高至144.43°±1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至末次随访,ADI完全复位者为18例(18/21,85.7%),WL及ML完全复位者分别为17例(17/21,80.9%)、18例(18/21,85.7%).1例出现植骨不融合,但术后8个月齿突与枕骨化的寰椎间出现自发融合;2例出现吞咽不适,术后6个月后逐渐消失.结论 对于颅底凹陷症合并寰枢椎脱位,后路切开两步撑开复位、枕颈融合术在寰枢椎复位、神经功能恢复均获得满意疗效.

寰枢关节、脱位、治疗结果

36

2016-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91-59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骨科杂志

0253-2352

12-1113/R

36

2016,36(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