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及术式选择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5.05.003

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分型及术式选择

引用
目的 探讨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寰枢椎脱位且其间存在骨性融合)的临床分型及其术式选择策略.方法 200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22~57岁,平均39岁;6例无手术史,14例有手术史(前路手术史1例、后路手术史11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史2例),其中13例残留内固定物(1例残留寰枢椎前路钢板、12例残留寰枢椎后路钉棒).根据骨性融合范围、位置分为广泛融合型和点状融合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手术,点状融合型采取软组织松解、骨性融合点解除、复位、固定和融合手术;广泛融合型采用直接减压而不进行复位和固定.术后1周、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随访时均行X线、CT和MR检查,以观察寰枢椎间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和脊髓减压情况.临床评价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结果 20例患者中广泛融合型5例,点状融合型15例;自发性融合6例,医原性融合14例(3例为广泛融合型、11例为点状融合型).5例广泛融合型患者经口前路切除寰椎前弓和齿突减压,术后MRI示脊髓压迫完全消除;15例点状融合型患者术后均获得复位.术中均未出现脊髓及椎动脉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清创、取出前路内固定,改行后路内固定后治愈.5例广泛融合型和14例点状融合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8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1分恢复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4分.5例广泛融合型患者虽未附加内固定,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寰枢椎间失稳;14例点状融合型患者术后6个月寰枢椎侧块间植骨均融合.结论 点状融合型患者经彻底松解和解除骨性融合后可获得复位,广泛融合型患者通过减压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寰枢关节、脱位、脊柱融合术、治疗结果

35

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点项目2010gxjs032

2015-05-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74-48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骨科杂志

0253-2352

12-1113/R

35

2015,35(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