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3.01.014
颈椎前外侧入路穿刺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颈椎前外侧入路穿刺技术的解剖学基础,提高该入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成人尸体解剖22具,颈椎前路手术患者50侧.通过尸体解剖及手术观察向左侧推移脏器鞘时颈动脉鞘的位移情况,颈动脉鞘与脏器鞘间隙在不同颈椎水平的特点,向内侧推移气管时食管随气管移动的情况及食管向内侧相对于椎体的移动发生在哪一筋膜间隙,向内外侧推移颈动脉鞘时其移动情况.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颈椎间盘髓核射频技术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及颈性眩晕206例患者资料,男93例,女113例;年龄22~71岁,平均48岁,共434个椎间盘.结果 尸体解剖和术中观察均发现在约C4椎体水平以下颈动脉鞘和脏器鞘之间不存在天然间隙,为使二鞘之间产生可供穿刺的间隙需借助手法分离.椎前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容易分离.在脏器鞘完整情况下,向内侧推移气管时,食管随气管一同活动,脏器鞘相对于颈椎的活动主要发生在椎前筋膜浅、深层之间.颈动脉鞘主要由椎前筋膜向两侧移行而成,受椎前筋膜的限制加之颈动脉本身的张力使其向内外的活动度受到明显限制.434个颈椎间盘穿刺均安全完成,无一例发生颈动脉、食管损伤和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结论 颈椎前外侧入路穿刺技术应基于对颈前解剖的正确理解,在此基础上的操作合理安全.
颈椎、穿刺术、解剖学、局部
33
R681.5;R473.6;R738.1
2013-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