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内固定棒断裂危险因素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2.10.010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内固定棒断裂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 探讨严重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术后内固定棒断裂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行PVCR术后发生内固定棒断裂的7例脊柱畸形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初次手术时年龄12~39岁,平均24.4岁.记录发生断棒的时间、位置,分析其断棒原因.结果 7例患者内固定棒断裂时间为术后6~53个月,平均23.4个月;其中5例在术后2年以内,2例在术后4年后.6例(85.7%,6/7)断棒水平与切除椎体水平一致.内固定棒断裂原因:(1)残留后凸(1例),(2)残留后凸合并步态不稳(1例),(3)残留后凸合并单棒内固定(1例),(4)残留后凸合并后期钛网移位(1例),(5)残留后凸合并前柱缺损(1例),(6)外伤(2例).6例患者接受翻修手术,其中一期前后路联合翻修手术5例,单纯后路翻修手术1例;翻修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植骨融合良好,无明显矫正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PVCR术后内固定棒断裂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断裂水平多与切除椎体水平一致.残留后凸畸形是断棒的重要因素,外伤、前柱缺损、摇摆步态、单棒内固定、钛网移位等增加了断棒的风险.

截骨术、脊柱弯曲、手术后并发症、内固定器

32

R529.2(结核病)

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

2012-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46-95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骨科杂志

0253-2352

12-1113/R

32

2012,32(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