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胸结合部重建手术的临床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2.01.007

颈胸结合部重建手术的临床分析

引用
目的 探讨颈胸结合部疾患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重建的稳定性.方法 2001年1月至2009年2月,手术治疗颈胸结合部(C7~T2)疾患86例.患者平均年龄43.1岁(17~70岁).行前路手术57例(植骨融合38例,椎间融合器融合5例,钛网植入14例),后路手术21例(椎弓根螺钉固定9例,侧块螺钉+椎弓根螺钉固定12例),前后联合入路8例.对53例颈胸结合部脊柱脊髓损伤者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对其余33例颈胸结合部病变者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Bohlman X 线标准判定植骨融合及脊柱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的恢复情况.结果 69例患者获3~45个月随访,平均12.4个月.ASIA评分术前平均1.8,术后2.3分;JOA评分术前平均10.3分,术后12.8分,术后改善率为38.0%.按Bohlman标准,植骨均融合,62例颈胸段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术后1例出现呼吸功能障碍,1例脑脊液漏,2例声音嘶哑,1例复查时出现螺钉松动.结论 颈胸结合部疾患重建手术如适应证、入路及重建方式选择正确,能够恢复椎间隙高度、生理曲度及颈椎序列.手术入路及重建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种类、致压因素、损伤类型及程度、脊柱稳定性及术者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颈椎、胸椎、矫形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32

R68(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2-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9-4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骨科杂志

0253-2352

12-1113/R

32

2012,32(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