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踝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j.issn:0253-2352.2006.02.007

改进的踝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引用
目的评估改进的踝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 20具防腐冷冻踝关节标本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具.第一组先模仿Acevedo等设计的共轴入路穿入克氏针,然后再建立改进的共轴入路:以平踝关节后方关节线的胫后肌腱鞘处为克氏针入口,切开皮肤、皮下与胫后肌腱鞘,牵开胫后肌腱,寻找后方关节间隙,将克氏针穿入关节后室,并在进入关节腔后紧贴距骨后缘推进,克氏针从腓骨后缘穿出皮肤.第二组分别在高于外踝最下极1.5 cm和2.5 cm两个平面建立改进的共轴入路.测量克氏针与踝关节后室重要解剖结构的距离.在5具新鲜标本上模拟实际手术建立改进的踝关节后方共轴入路.结果改进的共轴入路与小隐静脉、(足,母)长屈肌腱和胫神经的距离分别是(22.07+2.82)mm、(5.39+1.47)mm和(6.27+1.84)mm;原共轴入路与小隐静脉、(足,母)长屈肌腱和胫神经的距离分别是(8.54+2.76)mm、(3.62+1.37)mm和(4.40+140)mm.不同高度的共轴入路的静态安全性接近.(足,母)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为踝关节镜操作的安全性"内标志".结论与原共轴入路相比,改进的踝关节镜后方共轴入路具有安全性更高、操作更简单和易重复的优势.

踝关节、关节镜、解剖学

26

R6(外科学)

2006-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0-10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骨科杂志

0253-2352

12-1113/R

26

2006,26(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