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0253-2352.2005.04.012
距下关节、踝关节对后足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踝关节与距下关节的运动范围及其对后足运动的影响.方法选用青壮年新鲜小腿-足标本8足,分别固定于特制的夹具中,用横穿跟骨体部的骨圆针标记跟骨,测量跟骨在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分别固定距下关节、踝关节,测量各自在固定情况下跟骨在坐标系内的三维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函数方程,利用位移计算跟骨的三维旋转角度.分析后足在距下关节固定、踝关节固定或不固定任何关节时各平面活动范围及对后足活动度的影响.结果后足在不同的关节固定情况下均表现出三维运动.固定踝关节时,后足内翻15.99°±2.81°,外翻8.62°±1.90°,背屈3.70°±1.00°,跖屈5.87°±1.39°,内收7.64°±2.04°,外展3.99°±1.78°;固定距下关节时,后足内翻7.13°±1.07°,外翻5.52°±0.85°,背屈17.09°±2.87°,跖屈30.75°±5.04°,内收10.77°±1.56°,外展6.54°±1.88°;不固定任何关节时,后足内翻18.87°±3.89°,外翻9.12°±2.05°,背屈22.62°±3.21°,跖屈40.88°±5.77°,内收17.48°±2.26°,外展11.47°±2.29°.距下关节或踝关节固定后,后足在三个平面上的运动均受到影响.结论在后足运动中,内、外翻主要是距下关节的活动,背屈、跖屈主要是踝关节的活动.后足在冠状面上的运动,踝关节与距下关节能相互代偿;在矢状面上的运动,两者只存在协同作用.
踝关节、足、活动范围、关节
25
R68(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05-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36-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