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3-5250.2014.06.001
先天性心脏病的无创性影像学诊断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不仅是主要的儿童心脏疾病,而且随着诊治技术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的成年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影像学诊断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随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该病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近年,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以来,无创性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应用于几乎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如果诊断明确,则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果诊断不明确,则应进行心导管造影检查。然而,心导管造影检查时,需要对患者采取麻醉措施,操作时可能损伤血管,并可能带来辐射损伤。近年,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CMR )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创伤性的心导管造影检查,使先天性心脏病的无创伤性诊断更加趋于完善[1]。因此,在这样一个“大影像”时代,如何根据各种影像学诊断工具的利弊,扬长避短,针对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个体化诊断,是目前临床医师与影像科学医师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 Echo、CMR 和 CT 等无创性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旨在为临床提供优化的诊断策略。
先天性心脏病、无创性、影像学诊断、导管造影检查、magnetic resonance、心血管磁共振成像、治疗决策、无创伤性诊断、算机断层扫描、儿童心脏疾病、心脏病患者、超声心动图、治疗方式、诊治技术、诊断模式、诊断工具、诊断方法、诊断策略、诊断不明、影像科学
R65;R73
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项目13dz2260600
2015-0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0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