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2149-20200914-01087
人工智能在基于颅脑CT灌注数据血管后处理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在基于颅脑CT灌注数据重组CTA的图像后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7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疑似脑血管疾病的10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按检查方案的不同将分为A、B 2组,每组50例。A组行颅脑CT灌注检查(选取动静脉CT值差值最大期的前5个时相生成的时间最大密度投影数据集为A1亚组,差值最大期的原始薄层图像为A2亚组),B组行单时相CTA检查,分别进行人工和AI后处理。测量3组图像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客观评价指标并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并统计人工和AI后处理的血管分割合格率与后处理时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主观评分差异。结果:3组横断面原始图像的主观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其中A1组动脉强化程度及小动脉细节显示评分、脑动脉CT值、SNR、CNR均高于A2亚组和B组(
P均<0.05)。100例患者共1 100条血管,A1亚组[98.4%(541/550)]、B组[98.7%(543/550)]的AI血管重组合格率均高于人工重组[82.9%(456/550)、87.1%(479/550),χ2值分别为77.392、56.521,
P<0.001],A2亚组的[78.4%(431/550)]AI血管重组合格率低于人工重组[85.6%(471/550),χ2=9.855,
P=0.002]。AI处理完成时间较人工分别缩短56.30%、49.63%、50.81%。
结论:与人工后处理相比,AI在基于颅脑CT灌注降噪数据的CTA后处理的图像质量与工作效率上具有一定优势,结合人工质控,在脑血管病影像后处理方面值得推广应用。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人工智能、脑动脉
55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817-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