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9.05.012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序列定量评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患者下肢肌肉脂肪浸润
目的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IDEAL‐IQ)序列定量评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者下肢肌肉脂肪浸润分布规律,分析脂肪分数(FF)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1例经活检和(或)基因确诊的DMD患者(DMD组)和21名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IDEAL‐IQ序列检查,测量下肢不同肌肉(骨盆、大腿及小腿)FF值,同期收集DMD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病程、10 m步行时间及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MRC)等临床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DMD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和身高,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的体重、BMI及FF值.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Friedman检验)比较骨盆肌肉、大腿肌肉及小腿肌肉之间的平均FF值.采用Spearman相关评价下肢肌肉FF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MD患者骨盆肌肉平均FF值[13.1(6.9,33.8)]大于大腿肌肉平均FF值[8.3(23.4,4.5)],且大于小腿肌肉平均FF值[4.5 (2.9,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MD组骨盆各肌肉FF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均<0.05),其中臀大肌FF值最高[34.7(26.4,63.7)];DMD组大腿各肌肉FF值均大于对照组,其中仅缝匠肌、长收肌、股薄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69、1.67、1.22,P值分别为0.489、0.094、0.222),大收肌FF值[27.2(12.4,58.5)]最高;DMD组小腿各肌肉FF值均大于对照组,其中仅胫前肌及胫后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77、1.85,P值分别为0.076、0.064),腓肠肌外侧头[7.4(4.6,20.9)]FF值最高.骨盆肌肉(r值分别为0.679、0.704、?0.761、0.755,P均<0.001)、大腿肌肉(r值分别为0.801、0.813、?0.738、0.706,P均<0.001)、小腿肌肉(r值分别为0.502、0.682、?0.637、0.664,P均<0.05)平均FF值与年龄、病程、%MRC及10 m步行时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DMD患者下肢肌肉脂肪浸润具有特定的分布规律,IDEAL‐IQ技术能量化和客观分析DMD患者下肢肌肉脂肪浸润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营养不良、磁共振成像、肌、骨骼
53
R445.2;R748;R685
2020-04-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