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彩编码定量分析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作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6.02.016

伪彩编码定量分析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作用

引用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由于腹主动脉异常扩张而导致的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1991年Parodi等[1]首次对患者实行腔内支架植入治疗后, DSA引导下的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逐渐成为治疗肾下型AAA的重要手段[2]。DSA技术是EVAR术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对DSA图像的判读不仅影响支架植入的成功与否,还对术后疗效的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医师对术中所获得的DSA图像的解读还停留在对单纯灰阶图像的分析上。但首先,灰阶图像上只能显示植入支架前后的形态改变,并不能从功能上定量分析血供的恢复情况;其次,DSA电影文件的图像很多,需要挑选适当的图像进行判断,比较耗时。本研究中,笔者利用伪彩编码血流定量技术,通过对时间轴上的电影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和对比剂到达时间进行伪彩编码来定量分析血流的灌注情况。此技术已经在神经影像领域得到良好的应用[3]。它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提供直观的血管形态学信息以及定量的血液动力参数。笔者在AAA腔内修复术患者采用这种技术,对放置支架前后髂动脉血流情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编码、定量分析技术、腹主动脉瘤、图像、腔内修复术、支架植入、aortic aneurysm、定性和定量分析、最大密度投影、动脉血流、患者、血管形态学、植入治疗、植入支架、术后疗效、神经影像、腔内支架、临床医师、恢复情况、放置支架

R73;TM8

2016-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45-14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放射学杂志

1005-1201

11-2149/R

2016,(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