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肿块型胆管癌的CT、MRI动态增强表现以及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5-1201.2015.11.009

肝内肿块型胆管癌的CT、MRI动态增强表现以及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

引用
目的 探讨肝内肿块型胆管细胞癌(IMCC)的CT、MRI动态增强表现以及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为IMCC且行腹部多期动态增强CT和(或)MRI检查的95例患者,其中56例行多期动态增强CT检查,29例行多期动态增强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及MRI多期动态增强检查.依据患者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慢性肝炎组(56例)和无肝病组(39例),并按照病灶最大径将患者分为最大径<3 cm组、3~6 cm组和>6 cm组,分析上述不同组别患者的病灶强化特征.将影像表现和病理结果对照,并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将患者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组.采用x2检验比较各组患者病灶强化方式的差异.结果 IMCC患者的多期动态增强CT及MRI强化方式主要有5种类型:类型1:60例,动脉期边缘环状强化和(或)内部分隔状强化,平衡期为向心性强化和(或)分隔状强化;类型2:11例,动脉期边缘环状强化,平衡期肿瘤边缘呈环状低密度(信号)改变,中心呈明显结节状强化;类型3:15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平衡期肿瘤内部对比剂不均匀填充;类型4:6例,动脉期肿瘤不均匀强化,平衡期肿瘤呈低密度(信号)改变;类型5:3例,动脉期至平衡期肿瘤始终无明显强化.慢性肝炎组表现为强化类型1~5者分别为31、7、12、5、1例,无肝病组分别为29、4、3、1、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67,P=0.059).最大径<3 cm组(28例)表现为强化类型1~5者分别为9、8、6、3、2例,3~6cm组(40例)分别为27、2、7、3、1例,>6 cm组(27例)分别为24、1、2、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82,P<0.01).病理高、中分化组(40例)中呈类型1~5强化表现者分别为24、7、6、2、1例,低分化组(55例)分别为36、4、9、3、3例,不同病理分化程度患者的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6,P=0.586).结论 IMCC的CT和MRI强化方式多样,影像表现与病灶大小存在相关性,与病理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肝肿瘤、胆管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49

R735.8;R445.2;R814.42

2015-12-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843-84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放射学杂志

1005-1201

11-2149/R

49

2015,49(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