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眶下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5-1201.2008.06.015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眶下筛房的影像解剖研究

引用
目的 研究眶下筛房的影像解剖学特点,分析其与鼻窦黏膜增厚的相关性,探讨其在慢性鼻窦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从头面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的连续病例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260例(520侧)进行回顾性研究,图像数据行多层面重组(MPR)及仿真内镜重组(VR),观察眶下筛房的显示率、起源、分型等情况;分析眶下筛房的存在与鼻窦黏膜增厚的关系;测量上颌窦口区眶下筛房的最大横径、上颌窦口横径,观察眶下筛房炎性征象及上颌窦1:I黏膜碰触情况,应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与鼻窦黏膜增厚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1)260例眶下筛房的显示率:单侧26.1%(68例),双侧对称31.2%(81例),单双侧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9,P>0.05).左右分侧观察,两侧显示眶下筛房合计230侧,左侧占52.2%(120侧),右侧占47.8%(110侧),左、右侧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P>0.05).(2)眶下筛房的起源:单纯起源于前组筛房124侧(53.9%),单纯起源于后组筛房62侧(27.O%),既有起源于前组筛房、又有起源于后组筛房的眶下筛房44侧(19.1%).(3)眶下筛房的分型:共分3型,起源于前组筛房的以I型为主(160侧),Ⅱ、Ⅲ型少见;起源于后组筛房的Ⅱ(48侧)、Ⅲ型(45侧)更为多见,不同起源的眶下筛房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3.433,P<0.01).(4)眶下筛房与鼻窦黏膜增厚的关系:眶下筛房鼻窦黏膜增厚165侧,无鼻窦黏膜增厚192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24,P>0.05).鼻窦黏膜增厚时上颌窦13区眶下筛房的最大横径为(4.48±1.28)mm,未增厚时为(4.54±1.18)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3,P>0.05);鼻窦黏膜增厚时上颌窦口径线为(2.63±1.64)mill.未增厚时为(2.28±0.75)mm,上颌窦13径线与鼻窦黏膜增厚无明显相关关系(Wald=2.534.P>0.05);眶下筛房炎性征象与鼻窦黏膜增厚有明显相关关系(Wahl=10.817,P<0.Ol,OR:4.125),上颌窦口黏膜碰触与鼻窦黏膜增厚具有明显相关关系(Wald=6.64,P<0.0l,OR=3.728).结论 MSCT三维重组技术可以满意显示眶下筛房的解剖学特征;在影像分析中,不能简单地把眶下筛房的存在作为慢性鼻窦炎患病的危险因素,应根据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分析眶下筛房解剖特征及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影响,为临床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筛窦、解剖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42

R77(眼科学)

2008-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23-62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放射学杂志

1005-1201

11-2149/R

42

2008,42(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