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1005-1201.2007.08.022
Hunt-Hess Ⅳ~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病因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Hunt-Hess Ⅳ~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早期病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并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对31例SAH患者发病后7 d内进行CT及DSA检查,寻找SAH的原因,明确SAH均为脑动脉瘤破裂所致.明确病因后,即刻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行有效的对症治疗.对于动脉瘤直径和瘤颈宽度不同患者的疗效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经X2检验.结果 31例患者经CT、DSA检查,均明确诊断.SAH均为脑动脉瘤破裂所致,所有动脉瘤均经栓塞治疗.其中动脉瘤腔100%闭塞26例、95%闭塞者3例、90%闭塞者2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5例,1例动脉瘤复发并经第2次补充GDC栓塞而治愈.29.0%(9/31)出现与SAH有关的永久性后遗症.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0例;病死率32.3%(10/31).术后随访3~68个月均无再出血.动脉瘤直径11~25 mm组7例,死亡5例;5~10 mm组21例,死亡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P<0.05).瘤颈≤4 mm组24例,动脉瘤完全栓塞23例,死亡5例;瘤颈>4 mm组7例,动脉瘤完全栓塞3例,死亡5例,2组动脉瘤完全栓塞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x2=11.24、P<0.01,x2=6.35、P<0.05).结论 CT及DSA可对Hunt-HessⅣ~Ⅴ级SAH进行早期病因诊断;对已破裂的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囊内栓塞,术后早期处理出血并有效的对症治疗,是提高动脉瘤性SAH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诊断、栓塞、治疗性
41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6AA02Z4Z4;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NCET-05-0831;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02K10-G1-9
2007-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6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