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1005-1201.2005.01.017
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生物力学基础.方法搜集20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X线、CT、MRI、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ECT)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及其与骨骼生物力学薄弱区的相关性.结果 20例中,胫骨14例、跖骨2例、肋骨1例、股骨颈并双侧肋骨多发性骨折1例、股骨下段1例、腓骨1例.2例早期应力性骨折X线上表现为较具特征性的"灰色骨皮质征";修复期骨痂呈球形或不规则形生长,骨膜反应明显,2例可见"双皮质征";骨折局部愈合,典型表现为"扣征".CT扫描能清晰显示骨质改变和软组织水肿;MRI上骨痂生长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骨髓水肿范围较平片及CT所见大,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骨折线呈长T1、短T2信号;ECT表现为骨折处放射性浓聚.应力性骨折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性,好发于骨骼生物力学上的薄弱区.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发生部位及影像学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平片仍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首选方法,CT与MRI对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ECT对显示病变敏感性较高,但无特异性.
骨折、应力性、放射摄影术、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39
R8(特种医学)
2005-03-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