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1007-7480.2002.02.014
人类1号染色体上狼疮易感基因位点的研究及进展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典型的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其自身免疫异常表型特别丰富,几乎覆盖整个免疫系统的紊乱,被公认为是自身免疫病的原型.SL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但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SLE在某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卵双生子的患病率(近24%~65%)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2%~9%).此外自发性SLE小鼠模型的遗传背景研究也表明其多种自身免疫表型与特定的基因位点相关联.提示SLE的发病与遗传有关.人类染色体上与狼疮鼠的一个共同易感位点(slel/Nba-2/lbw-7的重叠区)同源度很高的区段位于1号染色体上[1].多个研究小组对SLE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连锁分析发现人类1号染色体的1p13、1p21、1p36、1q22-24、1q31、1q41-42和1q44等与SLE之间存在连锁[1-9].因此推测人类1号染色体上可能包含多个SLE的易感基因.随后通过疾病相关性研究发现易感区域内的白细胞介素(IL)-10、FCγRⅡa、FCγRⅢa、FCγRⅢb、T细胞受体ζ链、PARP、C1q和TNFR2等重要候选基因可能与SLE发病相关.
人类染色体、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率、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lupus erythematosus、遗传流行病学调查、重要候选基因、同卵双生子、正常人群、全基因组扫描、相关性研究、白细胞介素、易感位点、易感区域、易感基因、遗传背景、一级亲属、小鼠模型、细胞受体、免疫异常
6
R593(全身性疾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