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发育畸形及其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529-567x.2012.09.018

子宫发育畸形及其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进展

引用
子宫发育畸形又称苗勒管发育畸形,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不同类型子宫发育畸形的治疗方案不同,因此,对子宫发育畸形类型的正确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而MRI对于诊断子宫发育畸形独具优势,现就子宫发育畸形的发生机制及MRI诊断子宫发育畸形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一、子宫发育畸形的发生机制 1.胚胎学:人类胚胎发育至第6周时,有一对中肾管和一对中肾旁管(苗勒管).女胎的生殖腺分化为卵巢,因无雄激素与抗中肾旁管激素的作用,中肾管退化,中肾旁管则自然发育成女性生殖管道.整个发育过程涉及3个主要阶段:(1)初始器官形成:双侧中肾旁管的发育.(2)融合:双侧中肾旁管下段在中线处融合形成子宫、宫颈及阴道的上2/3段.上段保持分离,发育为双侧输卵管.(3)中隔吸收:双侧中肾旁管下段融合以后,管腔内遗留一中隔,在第9周时开始吸收,最后完全吸收形成子宫、宫颈及阴道上段.以上任一阶段发育停止或发育不全均可导致子宫发育畸形.

子宫、发育畸形、影像学诊断、发生机制、中肾管、吸收、融合、苗勒管、治疗方案、正确诊断、阴道、器官形成、胚胎发育、女性生殖、临床治疗、临床应用、临床表现、进展综述、雄激素、宫颈

47

R711.1(妇产科学)

2012-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04-70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妇产科杂志

0529-567X

11-2141/R

47

2012,47(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