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0529-567X.2006.05.022
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机理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 20世纪80年代,法国R0ssel-Uclaf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分子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米非司酮(mifepristone),继而,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配伍方案终止早期妊娠因使用方便、痛苦小和无侵入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近年,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逐渐应用于妊娠时间更长的妇女[1].但药物流产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有研究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安全性进行评价,认为药物流产后出血量过多、腹痛、发热和眩晕的发生率比手术流产高,尤其是子宫出血(出血量过多、出血时间平均为14 d)[2].如何解决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很多尝试,但至今尚未有很好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本文就早期妊娠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和机理及非手术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出血机理、非手术、米非司酮、伍米索前列醇、治疗方法、终止早期妊娠、配伍、产后出血量、原因和机理、子宫出血、应用、手术流产、时间平均、妊娠时间、临床效果、进展综述、激素药物、分子水平
41
R71(妇产科学)
2006-06-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5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