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7.04.018
婴儿肠绞痛的研究进展
婴儿肠绞痛是一种行为综合征,表现为健康婴儿难以安抚的烦躁或哭闹行为,每天出现3h以上,每周持续≥3d,并持续3周以上[1].婴儿肠绞痛通常于2周龄发作,6~7周龄为发作高峰,3~4月龄自行消失.大约20%的小婴儿受其困扰[1].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肠绞痛症状可自行消失,但有研究表明,与无肠绞痛症状婴儿的父母相比,肠绞痛婴儿的父母会更频繁和广泛地就医,并更容易寻求一些未经证实的、具有潜在风险的方法来安抚哭闹的婴儿[2].而且,婴儿肠绞痛会增加照料者心理困扰和抑郁症的发生,阻碍母婴关系的良好发展,并可能导致婴儿受意外伤害和家庭功能受损[3].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婴儿期肠绞痛患儿在10年后发展成经常性腹痛的风险较婴儿期无肠绞痛者增加11倍,发生过敏性疾病和心理障碍的风险也高[4].正确认识婴儿肠绞痛,有助于避免诊断和治疗不当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不良事件.现综述近年来关于婴儿肠绞痛的发病机制、诊断及干预的相关研究进展.
婴儿肠绞痛、婴儿期、风险、前瞻性研究、经常性腹痛、过敏性疾病、治疗不当、症状、诊断、意外伤害、行为综合、心理障碍、心理困扰、相关研究、母婴关系、家庭功能、父母、发病机制、不良事件、照料者
55
R72;R54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项目201640297
2017-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