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6.08.007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及尿液哌啶酸的检测
目的 分析吡哆醇依赖性癫痫(PDE)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建立尿液哌啶酸的检测方法,分析PDE患儿吡哆醇治疗过程中尿液哌啶酸的浓度.方法 对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确诊的12例PDE患儿(男8例、女4例)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脑电图及神经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或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进行ALDH7A1基因检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测定PDE患儿的尿液哌啶酸浓度,并检测非PDE患儿的尿液哌啶酸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出生的新生儿或因晕厥等原因(不影响哌啶酸代谢)就诊的儿童共58例,其中≤6月龄组25例(男14例、女11例),>6月龄组33例(男14例、女19例).哌啶酸浓度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结果 12例PDE患儿中7例母亲妊娠期或出生史异常,起病年龄为生后5 h~5个月,8例于生后10 d内起病.经过15 d~20个月的延迟诊断,患儿的癫痫发作最终均被吡哆醇单药控制,其中10例发作控制时吡哆醇剂量高于10.0 mg/(kg·d),另2例分别为8.5和2.5 mg/(kg·d).发作间期脑电图显示10例有非特异性异常,2例吡哆醇用药前后均正常;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7例为非特异性异常,5例正常.患儿均通过ALDH7A1基因检测确诊,共发现15种突变位点,其中4种为国际尚未报道的新突变.6例携带IVS11 +1G>A突变,出现率25%(6/24).至末次随访,11例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其中4例重度落后者出生史均有异常;1例未发现明显的发育异常.正常对照组中,≤6月龄组尿液哌啶酸浓度明显高于>6月龄组”8.47(0.46 ~35.33)比0.66(0.12~ 3.52) mmol/mol肌酐,Z=-5.464,P<0.01”.12例PDE患儿检测时年龄均>6月龄,尿液哌啶酸浓度0.14~4.08 mmol/mol肌酐(仅有1例浓度稍高于正常值上限),与正常对照>6月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5,P>0.05),与吡哆醇初始、末次随访维持剂量无相关性(r=0.418、0.166,P=0.176、0.697).结论 PDE患儿多在新生儿早期起病.IVS11+1G>A突变出现率较高,可能为我国PDE患儿的热点突变.多数患儿癫痫发作控制后遗留不同程度的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出生史异常者提示预后较差.未发现诊断延迟时间与智力、运动发育情况之间存在相关性.尿液哌啶酸浓度经吡哆醇长期维持治疗后可能恢复正常.
癫痫、气相色谱-质谱法、哌啶酸
54
2016-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92-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