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578-1310.2012.02.004
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6例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obliterans,BO)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与临床转归.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4月期间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诊断为BO的住院患儿26例.分析BO患儿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反应.结果 26例中男18例,女8例,发病年龄4.5个月~8岁;病程(6.2±3.5)个月,随诊时间在2个月~2年.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持续喘息(26例,100%),反复咳嗽(24例,92%)、运动不耐受(22例,85%)、气促(21例,81%)、三凹征(20例,77%)、痰鸣(16例,62%)、肺部反复湿哕音(10例,38%)、唇周紫绀(3例,12%).未见杵状指(趾).18例(69%)病原学检测阳性,支原体11例(42%),呼吸道合胞病毒4例(15%),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各2例(8%),博卡病毒1例(4%),其中混合感染阳性者占8例(31%).胸部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者16例(62%),肺炎样改变10例(38%),其中仅1例疑似肺间质改变.所有病例的胸部高分辨CT(HRCT)均有肺部空气潴留、肺灌注不良的马赛克征.19例患儿检测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其中PANCA阳性10例(53%),CANCA阳性8例(42%).所有患儿均使用口服、全身激素与低剂量阿奇霉素治疗,其中13例(50%)治疗后咳嗽、喘息的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有明显改善,喘息、三凹征改善的天数为(7.1±4.8)d;13例(50%)激素效果不理想,或HRCT无改变者加用甲氨蝶呤后喘息、三凹征改善,时间为(16.4±11.0)d.HRCT下病灶修复时间滞后于症状改善时间,HRCT最长随访时间是1.5年,大部分病例肺部病灶仅部分吸收好转,尚无一例病灶完全吸收.结论 呼吸道感染是儿童BO发生的重要病因,临床以长期持续的喘息、咳嗽、活动不耐受、气促、三凹征为主要表现,但缺乏特异性,胸部X线平片不能提供诊断的信息,HRCT提示的典型马赛克征是诊断BO的重要征象.约50%患儿ANCA阳性,提示BO患儿可能存在免疫损伤.口服全身激素及甲氨蝶呤可改善临床症状,但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
细支气管炎、闭塞性、儿童
50
R714.145(妇产科学)
广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2008Z1-E331
2012-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