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内淋巴给药方式对豚鼠耳蜗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09.04.016

两种内淋巴给药方式对豚鼠耳蜗功能和形态的影响

引用
目的 观察经耳蜗侧壁打孔(侧壁径路)和经圆窗膜、基底膜穿刺(双膜径路)两种内淋巴系统给药方式对豚鼠耳蜗整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方式的优劣.方法 40只正常健康杂色豚鼠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所有动物左侧为给药耳,右侧为非给药耳.A组采用侧壁径路进入中阶灌注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5型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5-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AdS-EGFP)5 μl;B组采用双膜径路进入中阶灌注AdS-EGFP 5μl.给药前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观察听功能改变.耳蜗冰冻切片直接荧光观察腺病毒分布,HE染色观察手术径路的愈合情况.基底膜铺片鬼笔环肽染色观察毛细胞受损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局部损害情况.结果 所有动物术后均存活.穿刺部位修复良好,耳蜗的完整性得以保持.EGFP在Corti器和血管纹内壁细胞内标记明显,表明两种给药径路都可以将药物成功注入内淋巴系统.A组证实成功14只(70%),手术前后ABR反应阈(声压级)变化[(33.1±10.3)dB]与对侧非给药耳[(9.4±3.9)d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6.34,P=0.0005);B组证实成功8只(40%)手术前后阈值改变[(2.5±3.8)d8]与对侧耳[(2.5±3.8)d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P=1.000).两种方法在部分动物中都有药物渗漏入外淋巴的现象,给药局部产生炎性反应,侧壁径路对毛细胞的损害范围大于双膜径路.结论 两种手术径路都可将药物成功注人豚鼠耳蜗的内淋巴系统中,局部有炎性反应,术后耳蜗的完整性可以获得完全恢复.侧壁径路对豚鼠耳蜗毛细胞缺失和ABR反应阈的影响大于双膜径路,但是经侧壁径路进入中阶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双膜径路,选择何种灌注径路需要根据实验要求来定.

耳蜗、内淋巴、投药途径、诱发电位、听觉、脑干、豚鼠

44

R76(耳鼻咽喉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44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I18814

2009-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29-33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673-0860

11-5330/R

44

2009,44(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