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j.issn:1673-0860.2007.03.007

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引用
目的 探讨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诊治的12例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与24例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比较.结果 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表现为由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发作,而Dix-Hallpike诱发试验未见相应的眼震,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的潜伏期(-x±s,下同)为(4.42±2.02)s,持续时间(-x±s,下同)为(8.67±4.31)s,而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分别为(3.20±1.18)s和(14.75±4.97)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t=3.61,P<0.01).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首次治疗成功率为91.7%(11/12),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首次治疗成功率为79.2%(19/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需的颗粒复位手法次数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为(1.75±1.08)次(-x±s,下同),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为(3.38±1.06)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P<O.01).随访5~29个月,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2例复发,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组7例复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主观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客观性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比,前者眩晕发作潜伏期长、持续时间短,治疗所需的循环数更少,前者治疗结果优于后者.

眩晕、耳石膜、半规管、治疗学

42

R76(耳鼻咽喉科学)

2008-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77-18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1673-0860

11-5330/R

42

2007,42(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