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1-7600.2013.05.012
两种康复方案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程度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康复方案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程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期间接受ACL重建术的50例ACL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时间段康复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普通康复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27.4±3.3)岁;术后患者在支具保护下行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等.本体感觉康复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26.4±3.6)岁;术后患者行无支具膝关节伸屈锻炼、变异适应性练习、动态平衡性练习及经皮电神经刺激等.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患者的本体感觉,并用差值百分比”=(术前本体感觉-术后本体感觉)/术后本体感觉×100%”表示患膝本体感觉的恢复程度.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 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屈膝15°、45°和75°时本体感觉恢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本体感觉康复组患者屈膝15°、45°和75°时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均优于普通康复组(术后12个月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平均分别为-50.2% ±13.3% vs.-27.5%±7.7%、-64.3% ±16.9% vs.-38.4%±7.6%、-60.3%±14.1% vs.-35.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变异适应性练习、辅以动态平衡性练习及经皮电神经刺激的康复方案有利于患者在静态、匀速动态、变异动态中重建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本体感觉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关节镜检查、康复
15
2013-07-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2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