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颗粒骨移植骨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1-7600.2008.03.014

微小颗粒骨移植骨细胞活性的实验研究

引用
目的 观察微小颗粒骨在移植修复骨缺损过程中的骨细胞存活情况和生物活性. 方法 建立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近交系DA大鼠88只,其中雄性大鼠28只,作为供体;雌性大鼠60只,作为受体.将受体随机分为块状骨组(n=56)、微小颗粒骨组(n=56)和空白对照组(n=4),取雄性大鼠髂骨为供体骨,分别制成直径为2mm的骨块和直径为300~500 μm的微小颗粒骨,植入骨缺损,于术后1 d、4 d、1周、2周、4周、6周、10周取材,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受体内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磷酸酶(ALP)和I型胶原的表达情况. 结果 块状骨组在移植早期Srv的表达逐渐减少,至1周消失,4周后再次出现,并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微小颗粒骨组各时间段均有Sry的表达,在同一时间点,微小颗粒骨组Sry的阳性细胞数多于块状骨组(P<0.05),两种骨移植物中参与修复骨缺损的细胞类型不同.微小颗粒骨内和周围组织中BMP-2、TGF-β1、ALP和Ⅰ型胶原的阳性细胞数在术后2周内多于块状骨组(P<0.05). 结论 微小颗粒骨与块状骨修复骨缺损时均有供体骨细胞参与,但微小颗粒骨内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微小颗粒骨内存活的骨细胞具有生物学活性,合成并分泌骨生长因子和骨基质蛋白,可以加速骨缺损的修复.

骨生成、移植、骨细胞

10

R6(外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441;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QC06C071

2008-05-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60-26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1671-7600

11-5530/R

10

2008,10(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