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1-7600.2006.06.012
恒河猴体内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监测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监测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优缺点,寻找较好的监测方法.方法在13只成年恒河猴的25侧胫骨上制备2 cm的骨膜与骨缺损模型,根据骨缺损充填材料不同随机分为五组(每组5侧),A组:β-磷酸三钙(β-TCP)+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血管束;B组:β-TCP+血管束;C组:β-TCP+BMSCs;D组:β-TCP;E组:空白对照.术后4、8、12周行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并计算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的最大线性斜率(SSmax)和基线值(SIbaseline),拍摄恒河猴胫骨X线片并计算其透光度,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并计算摄取比值,同时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4、8、12周A组的SSmax值最高,术后8周与4周相比SSmax有较大幅度的提高(P=0.003).术后12周A组5个样本的SSmax与X线片透光度呈负相关(rs=-0.892,P=0.042),与血管面积比值呈正相关(rs=0.894,P=0.041).结论 SI-T曲线的SSmax能够准确地反映组织工程骨的血管化情况,磁共振灌注成像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高灵敏度和定量分析的优点.
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监测、磁共振灌注成像
8
R6(外科学)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3AA205010
2006-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