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腺癌7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7.05.007

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腺癌7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引用
目的 探讨伴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icrocystic,elongated and fragmented,MELF)浸润方式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72例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其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采用 x2检验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72例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年龄范围40~70岁(平均年龄54岁);32 例为绝经前女性,40例为绝经后女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Ⅰ期32例(44.4%),Ⅱ期22例(30.6%),Ⅲ期17例(23.6%),Ⅳ期1例(1.4%).MELF浸润方式镜下表现为微囊、拉长裂隙样或碎片状腺体浸润肌层,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也可见单个或小簇状嗜酸性胞质肿瘤细胞,类似于组织细胞.通常伴有纤维黏液样间质或富含炎性细胞间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ELF浸润腺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阴性,p16、CA125、CA19-9阳性.与不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相比较,两组在是否绝经、FIGO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血管侵犯、血CA125和CA19-9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伴MELF浸润方式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危险因素为FIGO分期晚、子宫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率高及淋巴管血管侵犯,其特殊的病理形态常具有隐弊性.病理医师应提高对MELF浸润方式的认识并仔细评估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管血管侵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肿瘤、免疫组织化学、诊断、鉴别

46

R73;R5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资助2013-54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01508Fund programs: Key Sub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National Clinical Medicine2013-544;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2016J01508

2017-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18-32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病理学杂志

0529-5807

11-2151/R

46

2017,46(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