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529-5807.2011.11.00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187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IDPN)的诊断方法和标准.方法 收集187例IDP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合目前认可的2003年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标准、Page等和Tavassoli的诊断标准,对其形态学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中53例行CD10、p63、CK14、CK5/6、CK7、乳珠蛋白-1(MGB1)及p53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分析.结果 187例IDPN患者中导管内乳头状瘤(IDPMa) 128例,不典型导管内乳头状瘤(A-IDPMa) 16例,导管内乳头状癌(IDPCa) 43例.IDPN在形态学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皮细胞和间质增生,以及继发病变等,这些使病灶呈现异常复杂的多样性.免疫组织化学肌上皮标记(CD10和p63)染色在IDPMa、A-IDPMa及IDPCa的表达依次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基底型角蛋白(CK5/6和CK14)染色显示良性病变的表达呈镶嵌状阳性表达,在A-IDPMa的不典型区和IDPCa中表达明显减少或缺如,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腺腔上皮标志物CK7染色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MGB1在IDPCa组染色明显减少(P值分别为0.002和0.007),p53染色各组均呈阴性.结论 IDPN是一组组织学改变复杂的疾病,应注意其诊断标准的掌握.肌上皮、基底型角蛋白和腺腔上皮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该组复杂病变中有很好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乳腺肿瘤、癌、导管、乳腺、乳头状、免疫组织化学
40
R818.02(放射医学)
2012-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26-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