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的二元发病模式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j.issn:0529-5807.2006.12.001

子宫内膜癌的二元发病模式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引用
@@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侵袭性肿瘤之一.2005年中国大陆新发病患者估计为2万例[1].该病常见于绝经后妇女,诊断平均年龄约60岁.1973-1978年期间,美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有短暂增加,这与此期间普及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关.除雌激素替代治疗因素外,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脂饮食、生育因素(未产、初潮提前和绝经延迟)、多囊卵巢综合征、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随着当今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肥胖症增多,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也相应提高.总的来说,与其他常见的恶性肿瘤相比,妇科恶性肿瘤的分子研究相对滞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主要依据传统的组织学方法,分子水平的辅助诊断贡献较少.根据其发病途径不同, 子宫内膜癌可分为两种类型,即所谓二元发病模式.因两型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差异较大,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有重要的临床和病理实践意义.

子宫内膜癌、发病模式、临床和病理、雌激素替代治疗、早期诊断、妇科恶性肿瘤、人民生活水平、其他危险因素、发病率、多囊卵巢综合、绝经后妇女、中国大陆、治疗因素、治疗措施、生育因素、三苯氧胺、平均年龄、临床预防、高脂饮食、辅助诊断

35

R73(肿瘤学)

2007-0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705-70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病理学杂志

0529-5807

11-2151/R

35

2006,35(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