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5765.2016.06.005
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发生情况及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国人缺血性卒中6个月后肢体痉挛的发生情况与危险因素。<br> 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4月1日-7月31日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新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在缺血性卒中后6个月时评估其痉挛情况。痉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所有患者的痉挛评定均由同一人进行。<br> 结果纳入患者185例,完成随访114例,32例发生痉挛,上下肢均发生痉挛的有22例。最易受累的是肘关节(26例),其次为踝关节(22例)、指关节(20例)、腕关节(19例)、膝关节(18例)、肩关节(15例)和髋关节(7例)。统计分析发现,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痉挛组(4.64,0~23分)显著高于无痉挛组(2.41,0~7分,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3,2~6分)痉挛组明显高于无痉挛组(1,0~2分,P<0.001);出院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 Index,BI)痉挛组(71.2分,5~100分)明显低于无痉挛组(91.7分,45~100分,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及出院时BI评分与痉挛的发生存在相关性。<br> 结论缺血性卒中后,痉挛在上下肢同时发生最常见,上肢较下肢更易发生痉挛,其中肘关节最易受累,入院时NIHSS评分中瘫痪评分与出院时BI评分有助于预测痉挛的发生。
缺血性卒中、痉挛、分布情况、危险因素
11
R25;R74
普陀区高层次人才科研创新项目资助普人才2014-A-21
2016-06-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4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