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管理模式的探索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5765.2014.11.002

我国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管理模式的探索

引用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最佳治疗方案,从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NINDS)研究到2003年欧洲协作急性卒中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发病4.5 h内治疗是溶栓安全性与有效性的根本。然而截至2011年,我国的静脉溶栓率仅为1.6%[1],时间窗强烈制约着临床上溶栓治疗的开展。传统的静脉溶栓模式强调“时间就是大脑”,即基于临床症状以及快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 T)平扫排除脑出血后给药。该模式虽然对发病到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可控性强,但存在误诊和出血风险的缺陷。随着我国临床溶栓技术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国外的优秀经验以及影像学研究进展都在为建立更为合理的溶栓流程贡献灵感。因此,加强对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管理的模式建立势在必行,如何建立高效且安全的静脉溶栓理念和可操作流程是关键。

缺血性卒中、溶栓、流程、指导

R74;R24

2014-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95-89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卒中杂志

1673-5765

11-5434/R

2014,(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