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540/j.cnki.cjcmm.20220207.702
基于药效学和网络药理方法探讨蓝盆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为了进一步阐明蓝盆花Scabiosa comosa的药效和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其关键靶点和相关通路,明确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blank group),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HF)的模型组(model group),蓝盆花低剂量组(low-dose group)、中剂量组(medium-dose group)和高剂量组(high-dose group).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法(HE)和Masson染色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将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blank group)和蓝盆花给药组,7 d后腹主动脉取血,将不同剂量的含药血清作用于肝星状细胞-T6(hepatic stellate cell-T6,HSC-T6).采用流式技术检测蓝盆花含药血清对HSC-T6的凋亡率.对蓝盆花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HPLC-TOF-MS)测定及成分分析.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分别获取蓝盆花靶点和肝纤维化靶点,取交集获得抗肝纤维化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筛选排名靠前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a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kinase-like protein,MAPK)信号通路中的PI3K、AKT、p-AKT、p38、p-p38靶点进行验证.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蓝盆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到结缔组织增生减少,纤维化程度降低;蓝盆花含药血清随着浓度的增加可以明显促进HSC-T6凋亡;通过UHPLC-TOF-MS技术共鉴定出化学成分76个,其中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酚类、脂肪酸是药物的主要成分.通过预测得出,蓝盆花抗肝纤维靶点63个,GO富集分析共涉及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细胞组分(cell components,CC)、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3 个方面,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结果显示 PI3K/AK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RAS 相关蛋白 1(RAS-associated protein 1,Rap1)、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肉瘤基因(resistance to audiogenic seizures,Ras)、MAPK 等是显著通路.选取排名靠前的PI3K/AKT、MAPK信号通路上的关键靶点进行Western blot分子生物学验证.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在肝组织中,与模型组比较,蓝盆花可以使肝组织α-SMA、collagen Ⅰ、PI3K、AKT、p-AKT、p38、p-p38蛋白表达量下降.在HSC-T6中,与空白组相比,蓝盆花低、中、高剂量组α-SMA、collagen Ⅰ、PI3K、AKT、p-AKT、p38、p-p38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该研究主要通过药效学实验、基于UHPLC-TOF-MS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表明,蓝盆花抗肝纤维化作用显著,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参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中的PI3K、AKT、MAPK14(p38)等关键靶点来发挥作用.
蓝盆花、肝纤维化、药效学、网络药理学、信号通路
47
R286.13;R737.31;R58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培养计划;内蒙古自治区教坛新秀培养计划;内蒙古医科大学致远人才项目
2022-08-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3609-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