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肾脏毒性部分机制研究
该研究旨在探讨大黄剂量相关的肾脏毒性及其毒性机制.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大黄提取物高、低剂量组(16,2 g·kg-1,按照动物与人体表面积折算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10,1.25倍),连续灌胃给药1个月后,分析血液尿素氮(BUN),肌酐(CRE)以及尿KIM-1,NGAL,进行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检测肾脏OAT1,OAT3,clusterin等mRNA表达.结果显示,大黄低剂量组未见明显肾脏毒性.高剂量组可见轻中度肾脏病理损伤,其中雄性动物较重,伴有肾脏组织clusterin mRNA表达下调.高剂量组的常规肾脏功能指标血液BUN和CRE无明显变化,但尿液NGAL水平均较正常组提高51.53%,其中雄性动物增高更明显(与正常组比较P<0.05).低剂量组肾脏组织的OAT1,OAT3 mRNA表达较正常组有较大幅度增高,而高剂量组增高幅度较小.结果提示,大黄的肾脏毒性与剂量有关,临床用药时应合理控制剂量.肾脏组织中与阴离子物质转运有关的基因OAT1,OAT3mRNA在大黄造成肾脏损伤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代偿性保护作用,但在高剂量水平其代偿作用较弱.此外常规肾功能检测指标BUN,CRE对于大黄肾脏毒性的检出能力有限,建议增加尿液NGAL检测,有助于其肾毒性的监测.
大黄提取物、肾毒性、肾脏损伤因子、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阴离子转运蛋白
43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9501004;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7004;中国中医科学院重点领域研究专项ZZ10025;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15110000115012,Z161100004916025
2018-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777-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