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槲皮素合成的研究
目的:建立桑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对其毛状根生长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槲皮素含量进行探索.方法:利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C58C1侵染桑的黄化无菌苗,建立毛状根的诱导与培养体系;优化毛状根的扩大培养条件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对桑毛状根T-DNA转化结果进行PCR检测;利用RP-HPLC检测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用C58C1侵染无菌苗外植体,侵染10 min、分别预培养、共培养2 d及添加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乙酰丁香酮(AS)可得最高转化率;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rolC基因片段已整合入桑的毛状根基因组中;C58C1侵染桑黄化无菌苗茎段10 d后,茎段伤口处陆续产生毛状根,30 d后幼茎上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达92%;在1/2MS+0.05 mg·L-1 IB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0 d后,由HPLC检测结果表明,毛状根中槲皮素含量相比于原植株增加了8.5倍.结论:成功建立桑科毛状根诱导与离体培养体系,为其他木本植物毛状根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并进一步为槲皮素等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桑、遗传转化、毛状根、槲皮素、HPLC
35
R2(中国医学)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EF200609
2010-09-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91-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