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经皮内镜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椎间孔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行经皮内镜下L5 S1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椎间孔入路38例,椎板间入路42例),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椎间盘突出位置及大小、椎间孔高度、椎板间距离、髂嵴高度等,统计两组并发症,并使用术前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来分析各组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两组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在基本影像学资料统计中,髂嵴高度、椎板间距离及椎间孔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突出椎间盘组织移位程度、移位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2例椎间孔入路未彻底减压,再次行相同入路手术;6例(2例椎板间入路,4例椎间孔入路)复发,4例行相同入路手术,2例改行开放椎间盘切除术;9例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最终1例出现足下垂;术中6例发生了硬脊膜撕裂,都为椎板间入路,仅1例发生脑脊液漏,无感染、继发性椎间盘炎或者腹部脏器损伤发生.结论:经皮内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但椎间板(TF)入路对于肩型、中央型及复发型椎间盘突出有较好临床疗效,而椎间孔(IL)入路更适合于腋型及移位型特别是重度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具体疗效与操作者熟练程度及对适应症把握有直接关系.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板间入路、L5S1椎间盘突出症
24
R681.5(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6-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5-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