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原因分析
在老年人骨折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最为常见类型之一,且多合并有骨质疏松症.这是由于骨质疏松,使股骨距变薄或残缺,不仅降低了股骨距对股骨颈根部的支撑作用,而且使整个股骨上段的应力分布发生巨大变化,使老年人更易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1].因保守治疗的并发症及死亡率高,故此类骨折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2],但是随着手术的普及,术后内固定失效的病例也逐渐增多,而最终结果是出现髋内翻、患肢短缩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笔者收集我院骨科自2007年1月-2012年6月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行手术治疗术后内固定失效患者13例.总结分析该类骨折内固定失效发生的原因,以期引起重视,采取相关预防对策.
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骨量丢失
21
R683.4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09年中山市专项规划及调研课题基金;中山中老年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研[2009]99号
201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