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出槽、骨错缝”理论在脊柱源性疾病中的认识
"筋出槽、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疾病诊疗的特色理论,尤其在手法治疗脊柱源性疾病过程中具重大指导意义.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骶髂关节损伤、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显著,已经成为临床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手段."筋出槽、骨错缝"研究也在理论渊源[1]、盘源性颈腰痛[2,3]、诊疗评价等[4]等诸方面不断进展.本文从解剖形态、影像学、生物力学等现代医学层面探讨"筋出槽、骨错缝"在脊源性疾病的内涵,重视脊柱中小关节、韧带、结缔组织等微细结构,以期用"筋出槽、骨错缝"理论解决脊源性疾病手法操作的一些临床医学问题,从而丰富中医特色理论,对中医骨伤科发展有所裨益.
筋出槽、骨错缝、形态学、生物力学
20
R274.39
2011年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编号:810728242011年北京市自然基金资助项目7112147
2013-0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