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凝血酶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地位及中医虫类药的干预作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重视凝血酶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地位及中医虫类药的干预作用

引用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持续增长趋势,2012年我国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中国慢性肾病发病率为10.8%”1”,CKD已成为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议题。而肾小管间质病变较肾小球病变在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中的意义更为重要”2”,这显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并因此开展了一系列有关肾间质纤维化(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近二十年来现代医学应用细胞分子生物学对RIF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多种细胞因子及相互间复杂的信号级联转导参与了RIF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活化等过程的发生发展,而具有放大级联效应的核转录因子-κB (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TGF-β/Smads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及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其中,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为RIF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而成为我们研究的新宠,大多学者认为在RI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 Ⅱ, Ang Ⅱ)抑或其他致纤维化因素,几乎都可作为EMT相关细胞信号转导的上游分子,介导EMT的发生,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提出抑制或逆转EMT是防治肾纤维化的有效途径。然而近年来国外学者对EMT与肾脏纤维化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最新研究未能发现EMT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直接证据”3~5”,可以说, EMT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还需要更加严密的研究来明确。因此,无论是基础实验还是临床研究,我们急需努力挖掘新的切入点,从多方位、多视角深入研究RIF的病变机制,从而为RIF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凝血酶、肾间质纤维化、地位、中医、虫类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病机制、防治研究、发生发展、血管紧张素系统、细胞分子生物学、kidney disease、转分化、血管紧张素Ⅱ、纤维细胞增殖、细胞信号转导、肾脏纤维化、间充质、多种细胞因子、病变

17

R73;R56

2016-06-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83-28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1009-587X

14-1277/R

17

2016,17(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