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多囊肾( PKD)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病,为单基因遗传,遗传学上将其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两种类型均造成双侧肾脏发生病变. 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ADP-KD)最常见,主要特点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来源的充满液体的囊泡不断地形成和扩张,且典型病例在中年时期会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 ESRD)阶段,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使用肾脏替代治疗的5% ~10%均由ADPKD引起[1].
多囊肾病、发病机制、终末期肾脏疾病、常染色体、终末期肾脏病、肾脏替代治疗、肾小管上皮、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细胞来源、典型病例、充满液体、遗传学、遗传性、遗传病、种类、隐性、囊泡、扩张、患者
16
R69;R5
四川省科技厅基金资助项目2011JTD0014;四川省教育厅基金资助项目15ZB0166
2015-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23-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