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0-8179.2018.03.148
微卫星状态与术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术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病理诊断确诊的5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其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微卫星状态与KRAS、NRAS突变状态的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Ki-67、EGFR、MGMT及Lgr5的表达情况.按照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high-frequency MSI,MSI-H)大肠癌组与微卫星稳定状态(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MSS)和低度微卫星不稳定(low-frequency MSI,MSI-L)大肠癌组,比较组间的临床、病理等资料的差异.结果:572例大肠癌患者中40例(7.0%)为MSI-H,532例(93.0%)为MSS/MSI-L.与MSS/MSI-L组大肠癌病例相比MSI-H组具有以下特征:1)病灶常位于右半结肠;2)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比例相当;3)肿瘤分期较早,即Ⅰ/Ⅱ期分期比例较大(P=0.003);4)淋巴结转移比例较低(P=0.023);5)形成癌结节比例较低(P=0.005);6)KRAS第2外显子突变率较低(P=0.004),NRAS未突变.两组在MGMT、EGFR、Lgr5、Ki-67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检测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卫星状态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相关,与MSS/MSI-L的大肠癌患者相比,MSI-H的患者具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且NRAS及KRAS第2外显子的突变率低,MGMT甲基化率高,可为大肠癌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大肠癌、微卫星状态、临床病理特征
45
TP391.41;R734.2;TP242
2021-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