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癌变过程中内镜微血管特征与MVD IGF-1 STAT3表达相关性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0-8179.20150270

结肠息肉癌变过程中内镜微血管特征与MVD IGF-1 STAT3表达相关性研究

引用
目的:分析MVD、IGF-1、STAT3等血管生成因子在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窄带成像内镜(NBI)下的微血管形态的相关性,探究内镜实时观测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将普通白光内镜以及NBI内镜均诊断为结肠息肉样病变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结肠早期癌、结肠腺瘤纳入研究,将微血管形态分为三型:Ⅰ型:无微血管形态可见;Ⅱ型:微血管沿腺管开口排列,粗细均匀;Ⅲ型:微血管粗细不均,排列紊乱。同时将病变组织进行CD34、IGF-1、STAT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NBI微血管形态特征和组织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共有58例患者的64个部位(结肠早期癌15个,腺瘤29个,正常黏膜20个)进行NBI内镜检查,NBIⅡ型部位以腺瘤为主,占82.1%(23/28),而早癌多表现为Ⅲ型,占66.7%(10/15)。免疫组织化学提示微血管密度(MVD-CD34)、IGF-1在正常黏膜、结肠腺瘤和结肠早癌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01,P=0.0062),STAT3在三者间表达有逐渐增高的趋势(P=0.0713)。在NBI微血管形态分型Ⅰ、Ⅱ、Ⅲ型组织中MVD-CD34、IGF-1、STAT3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P=0.0010,P=0.0055)。NBI的微血管类型和MVD、IGF-1、STAT3表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41和0.40。结论:根据NBI内镜实时微血管形态评估组织血管生成,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结肠息肉癌变检测方法。

窄带成像内镜、结肠腺瘤、结肠早期癌、微血管形态、肿瘤血管生成

本文课题受北京市高层次人才215培养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项目编号2011D003034000009资助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funds from the Health System"215"Training Program of High-level Talents in Beijing and Beijing Municipal Project of Health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2011D003034000009

2015-06-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99-50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肿瘤临床

1000-8179

12-1099/R

2015,(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