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703/j.0255-2930.20200901-k0004
锥体外系综合征案
患者,女,16岁,于2020年7月3日就诊.主诉:情绪异常、手抖 1 年余,颈部、躯干倾斜 3 个月.现病史:2019年 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话量多、语速快、语音高,妄想,易怒,狂躁,外院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予口服丙戊酸钠缓释片、碳酸锂缓释片、拉莫三嗪片、奥氮平、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服药后情绪逐渐稳定,言语正常,但出现手抖、张口不闭、说话时嘴部动作夸张等症状,多次至外院就诊,先后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盐酸齐拉西酮胶囊、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盐酸苯海索片,嘴部动作夸张再未出现,手抖未缓解.2020 年 4 月开始出现颈部、躯干向右倾斜,曾有2次伸舌不能回缩,持续数分钟后恢复.刻下症:双手颤抖,颈部、躯干向右倾斜约30°,情绪稳定,无急躁易怒,言语正常,人际交往正常,入睡困难、多梦,纳可,二便调,月经规律,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评分均低于 2 分,结果在正常范围.西医诊断:锥体外系综合征、双相情感障碍;中医诊断:颤证(风痰上扰夹瘀).治法:疏肝调神、化痰息风、活血通络.①针刺.取穴:百会、印堂、水沟、承浆、"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关(合谷、太冲)、照海、长强.操作:先取俯卧位,长强穴用安尔碘消毒后,取0.3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针尖向上斜刺20~25 mm,快速捻转行针,得气后立即出针.随后取仰卧位,百会、印堂与皮肤呈30°角斜刺,水沟、承浆直刺,深度3~5 mm,余穴直刺 10~15 mm,得气后留针 30 min.②精灸.
锥体外系综合征;针刺;艾灸;刺络拔罐;揿针
41
R246.1(中医临床学)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岭南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2020B1111100007;广州中医药大学符文彬教授教学名师工作室
2021-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2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