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针灸治疗眩晕处方的选穴规律研究
研究古代针灸治疗眩晕穴位的选取、配伍特点及经络运用规律.从先秦到清代涉及针灸治疗眩晕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和支持度对比法进行分析,找寻腧穴、经络运用规律;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关联规则,提炼出穴位的配伍方法.由此总结出治疗眩晕运用频次和支持度较高的腧穴依次是风池、上星、阳谷、解溪、足临泣、神庭等;采用的配穴方法多为局部配穴法、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阳经与阳经配穴法、子母经配穴法;经络多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督脉.对比古今文献资料,发现古代取穴、选经、配穴方法与现代临床有相同点,但选穴用阳谷、解溪、飞扬,配穴用子母经配穴法为现代临床所少见,可为现代提供参考.
眩晕、针灸处方、数据挖掘、文献研究
34
R224.1(中医基础理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针灸学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发[2009]30号;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757
2014-05-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5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