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痛经小鼠止痛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未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模型组(M)、针刺组(A)及药物组(P).M组、A组和P组均采用乙烯雌酚和催产素造模.A组于造模第7 d 针刺"三阴交""地机",每日1次,连续治疗5 d;P组于造模第7 d 予益母草膏0.6 mg /g灌胃,连续5 d .观察各组小鼠扭体潜伏期及30 min 内扭体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小鼠子宫组织中催产素受体(OctR)及血管加压素受体(VasR) 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A组及P组扭体潜伏期较M组延长(P<0.05);A组及P组30 min 内扭体数低于M组(P<0.05);M组OctR、VasR mRNA 表达水平与另3组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 P<0.01).结论:针刺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痛经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对小鼠体内激素介导的受体表达的调控有关.
痛经/针灸疗法、小鼠、疾病模型、动物
28
R246.3(中医临床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209009
2008-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