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3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过敏性休克137例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12年国内公开报道的137例喹诺酮类抗菌药所致过敏性休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休克患者中,年龄分布以21~50岁之间较多,占总数的62.8%.过敏性休克速发型(发生在30 min之内)的占66.4%,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占33.6%.比较休克时几种意识状态、舒张压与恢复时间关系,发现本组休克患者恢复时间与意识状态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舒张压的高低有关.舒张压越低,恢复时间越长(R=-0.435,P=0.000).几组治疗药与休克恢复时间关系,用等级相关分析得出:R=0.441,P=0.000,表明恢复时间与使用药物种类呈正比,即联合用药越多,恢复时间越长.“肾上腺素(adrenaline,AD)+地基米松(dexamethasone,DXM)等四联”组与“AD+DXM”组比较,前者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后者(t=3.825,P=0.000).分析休克时舒张压高低与治疗药的关系,发现舒张压越低,使用“AD+DXM等四联”越多(R=-0.357,P=0.000).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致过敏性休克在国内已不再罕见,且迟发型比例较高,应警惕.休克一旦发生,应正确诊断和治疗.对于血压极低的过敏性休克患者,宜尽早使用AD+DXM等多药和积极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过敏性休克、临床特点、因素
35
R978(药品)
2015-03-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