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观遗传修饰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的机制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消化科常见病和疑难病,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治疗后易复发,患者长期生活质量低下.肝郁脾虚是IBS-D的核心病机,"痛泻"是肝郁脾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内脏高敏感性关系密切.内脏高敏感性是IBS-D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中枢敏化是其形成的关键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表观遗传修饰可调控中枢敏化的诱导、形成和维持环节,对内脏高敏感性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具体分子机制可概括为5-羟色胺受体3(5-HT3R)基因低水平DNA甲基化促进中枢敏化诱导环节,和(或)神经肽Y(NPY)基因低水平的组蛋白乙酰化导致中枢敏化去抑制,进而持续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c-fos引起内脏高敏感性.就此探讨IBS-D肝郁脾虚与异常的表观遗传修饰介导的IBS-D内脏高敏感性相关,探讨IBS-D肝郁脾虚的表观遗传学内涵及痛泻要方作用机制,对保持中医药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表观遗传修饰、内脏高敏感性、肝郁脾虚
38
R541.7;R741.02;R285.5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药防治功能性胃肠病协同创新团队;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中医药科研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优秀青年人才青苗计划
2023-04-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26-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