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印堂与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动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较电针印堂与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结肠动力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40只Wistar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印堂组和大肠俞组.应用母子分离、醋酸灌肠和结直肠扩张法联合制备IBS大鼠模型.印堂组和大肠俞组分别予电针相应穴位干预,20min/次,隔日1次,共5次.记录Bristol粪便评分,腹部回撤反射(AWR)的潜伏期、90s内收缩波个数、峰峰值,免疫组化法检测迷走神经背核(DMV)和结肠肌层多巴胺D2受体(D2R)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ristol评分显著升高、AWR的潜伏期显著缩短、收缩波个数显著增多、峰峰值显著上升、DMV和结肠肌层D2R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印堂组、大肠俞组的Bristol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P<0.01),DMV及结肠肌层中D2R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大肠俞组潜伏期显著上升,收缩波个数和峰峰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大肠俞组优于印堂穴组(P<0.01,P<0.05).结论:电针印堂与大肠俞穴均可缓解IBS模型大鼠腹泻症状,但电针大肠俞穴作用更强,证实了经穴效应特异性存在且具有相对性.
肠易激综合征、印堂、大肠俞、多巴胺D2受体、结肠动力、电针
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纵向发展基金
2020-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379-3382